【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 坚守为民初心 增进民生福祉

【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 坚守为民初心 增进民生福祉-第1张-百科-土特城网

7月19日,在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城关三小的足球场上,参加足球公益夏令营的学生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 肖本祥 摄

【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 坚守为民初心 增进民生福祉-第2张-百科-土特城网

7月5日,在阜阳市颍州区举办的招聘会现场,招聘人员向求职者介绍招聘信息。(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王 彪 摄

【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 坚守为民初心 增进民生福祉-第3张-百科-土特城网

图为7月2日拍摄的岳西县天堂镇花果山公园。近年来,岳西县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增量提质,丰富居民多元化休闲娱乐需求,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 吴均奇 摄

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守好民心作为最大政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办好为民造福的实事,以党委、政府“有为”促进人民群众“有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就业优先 夯实民生之本

8月16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2024年安徽省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募就业见习人员公告》,今年安徽省在省直及中央驻皖有关党政机关和参公管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开发577个岗位,公开招募就业见习人员。

“就业见习拓宽了毕业生的求职路。”安徽理工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黄胜龙表示,虽然见习人员与见习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但对于毕业生来说,就业见习仍然是个很好的机会,“就业见习可以帮助青年人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能力,从而为今后正式入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决扛起稳就业政治责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重点人群就业稳中向好,高校毕业生持续净流入,全省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9.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8.5%。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省在今年初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全年提供政策性岗位20万个左右、市场性岗位不少于60万个。从4月份开始,省就业办按月按周调度岗位开发情况,推进政策性岗位加快落实。截至目前,已落实政策性岗位近10万个,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除了要开发就业岗位,还需做好就业服务,精准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对接平台。

对接送岗不停步,我省每年常态化开展“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两大主题招聘活动。“周三就业招聘”,主要针对农民工、失业人员、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新生代劳动者等重点人群,提供人性化招聘服务。“周六人才对接”,主要针对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劳动者等各类人才,提供招聘精细化对接服务。

各地也根据实际,因时因地开展招聘活动。在亳州,“亳州老乡,请您回家”活动常态化开展,向亳州老乡发出第三封家书;在滁州,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等,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在淮北,确定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的目标任务,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行动,以社区为载体,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

聚焦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促进岗位“供需匹配”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又一切实举措。为此,我省推进“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设立“就业服务专员”,为1125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超过16万人。聚焦服务优化,拓展直播带岗等新技术在就业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推进“三公里”就业圈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帮助4万多人“家门口”实现就业。

着眼以小见大 办好民生实事

“每个教室装9个护眼灯、2个黑板灯。”近日,在黄山市祁门县祁山小学,施工人员王永兴将一间教室里的老式日光灯一一拆卸下来,安装上新型LED护眼灯。连日来,祁门县利用暑假时间,加快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民生实事,通过改造提升教室光环境,预防青少年近视,守护好学生的“光明未来”。

缩小民生工作“颗粒度”,群众更有获得感。关注教室的光环境,彰显的正是安徽从“小切口”改善“大民生”的全新工作理念。从老百姓身边的事、日常的事、具体的事做起,今年,包括“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在内,安徽一共推出了50项民生实事。

针对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今年我省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建设不少于10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实施不少于4万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适老化改造,为枞阳县枞阳镇湖滨社区91岁的殷奶奶送去了便利。前不久,施工人员对其住所地面、卧室、如厕洗浴设备等进行了改造,安装了护理床、洗澡椅等相关设备。“改造之后,家里的环境更安全方便了。”殷奶奶高兴地说。

缓解群众“带娃难”,我省继续实施“安心托幼”行动。根据相关方案,今年我省要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5%,全省新增托位3.7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4.1个,20%的幼儿园开设2岁至3岁托班。

为提升托育服务供给能力,来安县从政策配套入手,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连续4年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投入,优化完善房、人、资金等配套政策,为托育机构提供运营补贴、减免房租、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真金白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医疗服务事关群众健康。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安徽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改革。其中,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重点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让县级医院成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纽带”,把稳稳的“医”靠送到群众家门口,使基层群众就近就能看上病、看好病。

守护群众健康,防大于治。聚焦妇女、儿童卫生健康问题,我省今年继续实施健康口腔行动、出生缺陷防治提升行动以及农村地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其中,2024年计划为全省农村地区35岁至64岁的妇女群众提供100万人次宫颈癌、25万人次乳腺癌筛查服务。

这些民生实事项目,在延续此前项目的基础上,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如妇女宫颈癌筛查任务数,由此前的55万增加到了100万;新生儿疾病筛查在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筛查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展先天性心脏病、髋关节脱位检测等项目;健康口腔行动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调整优化,加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持续扩大口腔医疗资源供给。

以小见大,枝叶关情。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安徽从“小切口”入手,朝细微处用力,力求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创新工作机制 推动“民呼我应”

下班后想打球,村里却没有像样的场地。这曾是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新宅村很多村民的苦恼。

“这两年返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家休息的时候喜欢运动。但村里之前没有球场,只能到镇上的球场去过过瘾。”新宅村村民张颜军和球友们一直希望,村里也能建一座球场,方便大家就近锻炼。

今年,张颜军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借助“民声呼应”工作平台,村民希望在村里建设健身场所的诉求,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颍州区、三合镇两级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利用村里一处闲置地块,建设了一个标准化的健身场地。

“现在,村民健身锻炼更方便了,今年村里还举办了‘村BA’篮球赛,村民有球赛可以看,业余生活也会更加丰富。”三合镇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目前,该镇已建成标准化运动场所2处,今年还将再建3处,全部建成后将惠及群众4万多人。

何为“民声呼应”?这是去年安徽在民生领域推出的一项全新工作机制。从新宅村的案例就能看出,“民声呼应”工作机制的实施,是为了在政之所向与民之所望间更好对齐“颗粒度”,让党委、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面对群众诉求,“解决”比“解释”更有说服力,“时效”与“实效”一样关键。“民声呼应”坚持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加强工作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压实工作责任,督促推动属地和属事单位分类处置,做到快受理、快核查、快处置、快整改、快报告、快回访。

同时,对“民声呼应”类载体反映的群众诉求,我省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办结机制,每周梳理清单,每月调度汇总,动态跟踪在办事项,直至“案结事了”。特别是注重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督查回访,推动问题真解决。

黄山市休宁县商山镇双桥村距黄山市区约20公里,曾长期没有公共交通,村民出行非常不便。当地群众在网络平台反映,希望能开通到市区的公交线路。

省“民声呼应”工作平台关注后,当地交通运输部门把这一问题纳入办理“快车道”,很快,开通了由黄山市屯溪区到双桥村的公交线路。“公交开进村,进城不用再折腾。”双桥村村民由衷点赞。

“民声呼应”既关注群众的身边小事,也注重推动问题的“大解决”。实践中,我省各级“民声呼应”载体每期选取涉及面广、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线索,通过以点带面、重点督办,力求做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我省自去年开展全省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提升攻坚行动,集中整治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已排查治理问题26万余个,约谈物业企业1800余家、行政处罚560余家、清退274家。针对油烟、噪声污染等群众烦心事,我省持续开展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整治,2023年,全省共排查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问题42660个,整改完成42415个,完成率99.43%。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