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金寨,寻访红色历史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9月23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网信办联合主办的“千里跃进大别山”2024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在安徽金寨正式启动。随后,采访团成员前往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花石乡大湾村、南溪镇丁埠村等地采访。
在金寨寻访红色历史
采访团成员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了解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队伍的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
“在大家面前的是我馆珍藏的一件珍贵的国家级历史文物——一张会议桌,1929年5月2日,中共商罗麻特区委在吴家店太平山穿石庙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夏节晚上举行起义,会议就在这张桌子上召开的,它也就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讲解员告诉采访团成员,面前的这张桌子是老百姓烧香祈福用的香桌,木头桌子子上方还有香火灼伤后留下的痕迹,如今作为历史的见证,它已经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在展馆现场,讲解员将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深情地唱了起来,“这是共产党员、小学校长罗银青根据县委安排,以地方民歌八段锦曲调填词、创作的歌曲。”悠扬、悦耳、欢快的革命歌曲饱含了鄂豫皖苏区人民翻身得解放、欢庆苏维埃诞生的喜悦心情,在大别山唱响后,迅速伴随着红军的足迹传唱到大江南北。如今,每一次哼唱,都是对那段激情燃烧历史的缅怀,对英雄们的敬仰。
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段段烽火岁月的红色故事……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采访团成员深入了解了金寨革命史迹和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据悉,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每年接待各类参观人员100万人(次)。
大湾村老百姓钱包鼓了
9月23日,“千里跃进大别山”2024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探寻当地“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振兴发展路。
9月底的大湾村阳光正好,绿意正浓,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观光旅游。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以前我们有句顺口溜:‘大湾好风景,出门就是岭,不是石头绊了脚,就是茅草割了颈’。”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介绍,大湾村是金寨县原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大湾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走出了一条“稳定脱贫奔小康、绿色减贫促振兴”的新路子。
大湾村位于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环境优美,境内拥有许多红色遗址。当地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产业,并辐射带动沿线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各方游客纷至沓来。“以前全村只有4家农家乐,现在发展到60多家,游客需要吃、需要住,还会带走土特产,这都成为老百姓增收的主要途径。”何家枝介绍,这几年,大湾村人均年收入从6000余元,提高到2023年的近2万元,老百姓“钱袋子”鼓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白墙灰瓦、小桥流水,行走在大湾村,一幅美丽新乡村的图景呈现在大家眼前。近年来,大湾村坚持“微改造、精提升”,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和美乡村建设,让乡村更宜居;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推行绿色低碳生活,让环境更优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共建共享,让生活更美好。大湾村群众正向着和美、幸福的“大湾梦”一路前行。
李集老街“老屋新生”
9月23日下午,采访团来到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李集老街。这里位于大别山区深处,在独特的山水林田格局中,“夏清·沧海桑田”民宿犹如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南溪镇蚕桑历史悠久,近年来,该镇锚定乡村振兴发展任务,推进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丝绸小镇”。“夏清·沧海桑田民宿”就是南溪丝绸小镇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年轻人不断搬出李集老街,老房子年久失修,已逐渐破败。南溪镇在打造丝绸小镇暨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的过程中,将老房子活化利用,坚持“修旧如旧”。“同时,我们将濒临倒塌的民房、县级文保单位、校园等闲置资源进行整合、修缮,交给专业的公司打造成民宿并进行运营。”金寨县南溪镇镇长施海军介绍,民宿一期、二期共有34间客房,吸引了来自省内合肥、皖北、六安本地及省外湖北、江浙沪等地的游客及自驾团队。自项目2023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3.5万余人,营业收入超320万元。“寒暑假和节假日期间,入住率基本达到100%,周末也能达到80%左右。”施海军说道。
投入运营一年多来,“夏清·沧海桑田民宿”已带动十余位当地村民就业,余弟青大姐就是其中一位。她不仅是该民宿的工作人员,家中老屋也租给了当地政府用于打造民宿。“我们从2010年就搬离老屋了,闲置了十几年,看到现在被打造地这么好,我很开心。”余弟青大姐说,目前她每天的工作是打扫客房卫生和接待,每月工资2800多元,“能照顾家里,也能有稳定的收入,挺满足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下一步,南溪镇将继续把发展民宿周边旅游与文物资源保护活化利用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产品业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深度联系周边红色文化资源,增加游客体验方式,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打造围绕“文物+旅游”为中心的精品线路,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徐琪琪 余康生 陈丽卿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