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产业何以备受关注

食物产业何以备受关注-第1张-百科-土特城网

  百姓餐桌上的食物,既是家事,又是国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印发实施,明确到2035年食物产业发展目标。食物产业概念的提出,使得大食物观有了产业承载,备受人们关注。

  打开思路,才能发现大食物观的真谛,食物产业才能破土发芽。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食物供给能力大幅增强。然而,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用越来越有限的水土资源、越来越贵的劳动力,产出更多更优更丰富的农产品。同时,居民膳食呈现“主食不主、副食不副”的特点,口粮消费在下降,其他食物消费在增加。对中国人来说,吃饭不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也都是美味。满足多元食物需求,不能缺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继续端牢饭碗也要多一些备手。由此看,推动食物结构和来源多元化,既能更好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也能为主粮供应减轻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青山之内有“粮库”,经济林和林下经济蕴涵着丰富的森林食物;河海之下是“粮仓”,辽阔的江河湖海为人们提供了优质动物蛋白。我国有40多亿亩林地和近40亿亩草地等,这些资源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没能得到充分利用。从利用好各类资源出发,“找”食物成为必然选择。大资源观、大农业观正是食物产业不同于以往食品产业的地方。

  其实,我国古代就有大农业观的思想萌芽,但受制于现实生产力和社会制度,彼时人们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更谈不上充分享用各类食物。大自然的天然孕育总归有限,自然资源不会自动转化出无穷的食物。新时代,我们既要用好有限的耕地,又要善待大自然的馈赠,将视野投向广阔的国土空间,借助现代装备和科技手段,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实现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

  我们主张向山水林田湖草要食物,但并非无度索取,而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实现农业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对农业来说,要确保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和谐统一。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敬畏自然,不能竭泽而渔,不可焚薮而田。例如,开发利用盐碱地,当然是好事,但也要注意节奏和方式。

  适销对路,大食物观才能真正落地,食物产业才能开花结果。

  需求,还是需求。消费引导生产,需求是“导航灯”。要瞄准需求生产食物,包括数量、质量、品种,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展饲草产业、加快深远海养殖,发力设施农业、培育生物农业等。要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包括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加工,这意味着要做好品种供需平衡分析、合理安排生产,充分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食物加工水平等。例如,粮食企业可利用副产物开发稻米油、胚芽油,乳品企业可开辟奶酪、乳清等加工新赛道。

  结构,还是结构。我国农耕文化重视耕地农业,长期偏种植业。其实,市场前景好的很多产品并不只来自地头。改变传统的“重种植业、轻林牧渔业”倾向,各地不妨探索各具特色的大食物观发展路径。从一般情况看,在林草业方面,重点是把“土特产”产业化,提升绿色林草产品生产能力。在畜牧业方面,重点是消除影响畜产品产销衔接的障碍,提升供给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渔业方面,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扩大优质水产品供给。一句话,形成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践行大食物观的过程中,现代化大农业的目标将越来越近。(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