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支付机构抢占“蓝海市场”,银行、农信社如何保住农村金融的市场份额?

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机构正纷纷将业务触角伸向“三农”领域。今年以来,通联支付、中付支付、微信支付等机构在尝试找到不同的“突破口”,深入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以助力乡村振兴。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完善农村支付基础设施,但在实际操作环节,当前农村支付仍存在支付工具应用不完善、村级财务管理透明度不高、农户金融知识匮乏导致金融反诈压力较大、农户收付款便利度不强等问题。支付机构布局农村支付也需要找到“突破口”。

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之所以积极布局农村支付业务,一是能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二是打通“农产品种植、销售、物流、下游采购、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支付场景,并衍生大量新增业务机会;三是进一步提升满足支付领域的金融反诈知识普及,降低自身支付安全风险。

此外,面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压力”,更多的银行也在优化信贷流程与延伸支付服务范畴同时,也加码科技兴农贷款投放,努力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

农村地区成为支付机构拓展客户资源、实现业务增长的“蓝海市场”

日前,加快农村金融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为农村地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支付结算服务,成为相关部门落实农村金融工作与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工作。

记者获悉,在农村地区,国有大型银行、农村信用社承担着重要的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工作。过去数年,农村信用社在构建现代化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加快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速度的同时,将支付结算业务范畴扩展到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汇兑、托收承付、本票、支票等。

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在拓展农村支付结算服务过程,也遇到诸多挑战。一是他们的现代化支付系统与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覆盖面偏低,导致跨区域、跨系统结算需采取“基层社-县联社-收报行”的结算模式,由于上述资金跨区域跨系统划转需经县联社营业部中转,容易因人为处理因素导致资金结算速度变慢。

二是部分连通全国各省农村信用社的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尚未形成完整体系,难以快速满足“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经纪人+农户”等新兴农业合作模式的资金结算需求。

三是部分农村信用社的支付结算产品创新力度不足,难以满足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与农户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的资金结算要求;

四是部分农村信用社员工对自身系统的支付结算速度、结算业务类型也不够了解,导致农户难以获得自己所需的支付结算服务效果。

这也让第三方支付机构找到新的“突破口”,“挖掘”农村支付业务发展空间。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告诉记者,通过广泛市场调研,他们发现农村支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痛点。

一是随着很多村庄取消了集体账户,所有村庄集体资金进出均由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代管账户管理,尽管此举提升了资金管理统一性,但也增加账户管理风险,若能通过移动支付+账户管理工具提升村级财务管理透明度,就能有效解决村庄农户资金被挤占挪用风险,提升农村集体资金安全性;

二是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便民支付服务工具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资金收付使用需求,第三方支付机构若能将移动支付服务快速在这些地区推广,可以在提升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便捷性同时获取大量的客户资源;

三是由于农村地区居民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电信诈骗风险相应较高,也给金融机构带来较高的反诈风控与客户资金安全保障压力,若第三方支付机构能通过移动支付服务普及金融反诈知识,也能更好起到保障农村地区民众资金安全的效果。

此外,他指出,“当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与自助金融服务工具的布局,仍以经济相对活跃县城为主,某些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弱的乡镇支付基础设施较少,给POS机等便民支付服务工具普及带来新机会。”

记者注意到,针对上述农村支付痛点,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机构采取不同方式布局农村支付市场助力乡村振兴。例如,中付支付提供POS收单综合解决方案,解决农户在农产品出售场景对收到假币的担忧。

通联支付借助云商通智能账务管理方案,向部分地区农村与农村服务机构输出交易管理、账务管理等能力,对交易参与各方进行身份识别、根据订单管控资金流向、规范记录各参与方的账目,保障交易资金安全准确,助力农户获得便捷高效支付服务,同时提升各类资金交易透明度与安全性,解决以往村级财务管理不透明等痛点。

而微信支付联合国内30家地方性商业银行,面向“农牧产品丰收—农牧产品批发售卖—小微商户采购—小微商户加工销售”全流程场景,向农牧行业用户提供绑卡、支付、提现的便利化举措。一位微信支付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微信支付累计入驻村庄近7万个的“村级服务平台”场景,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支付便利性。其将联合银行持续提升科技反诈举措,保障农牧等多个重点场景的资金安全交易。

在他看来,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支付便利性服务,相关金融机构还需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持续增加农村地区支付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与移动支付方式推广,提升农村支付金融服务的普及程度,三是增强农村地区的支付安全教育,助力农村居民防范金融诈骗等风险。

上述微信支付人士指出,“目前,我们还在尝试以支付便利化为纽带,推动大豆及豆制品、牛肉、牛奶及乳制品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更快走进消费市场,助力农牧行业秋季丰收销售。”

而在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看来,尽管各家支付机构布局农村支付的路径与策略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注意到,在城市消费场景的支付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反而成为他们寻求客户资源与业务机会双双增长的“蓝海市场”

敢贷、愿贷、能贷⋯⋯科技兴农信贷依然是银行的“法宝”

面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农村支付领域的积极布局,银行机构也在优化自身业务流程,向当地农户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支付服务。

上海市青浦区农委副主任怀向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去年,我们与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在‘草莓贷’产品做出新的尝试。”以往,银行在“草莓贷”的操作是年初放款,年底要求农户还本付息。但当农户申请续贷时,银行需重新走完放贷审批流程,导致新一笔贷款延后2~3个月才能落实。期间当地农户可能一下子“减少”数百万元流动资金,导致农户资金压力增加不小。如今,通过多方沟通,银行将后续贷款的审批发放操作时间压缩至数日,一下子缓解农户的资金压力。

面对支付机构抢占“蓝海市场”,银行、农信社如何保住农村金融的市场份额?-第1张-科技-土特城网

此外,他还向记者透露,对于新技术在农业种植方面的应用,银行也给予力度较大的信贷支持。比如2018年起,青浦区引进液化空气集团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的氢水稻、氢草莓与氢蓝莓示范基地。通过逾4年的实践,富氢水灌溉能提高这些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户收入,尤其是入秋以来上海台风频发,上海青浦氢水稻基本没有倒伏现象,这与氢气能促进根系发育以及提高抓土力有密切的关系。这吸引银行开始向氢水稻、氢草莓和氢蓝莓项目增加贷款投放。

记者获悉,当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强沟通,争取能尽早明确富氢水灌溉种植农作物的技术标准。目前,要落实这项科技兴农的技术标准,需解决两个挑战,一是如何规范氢能技术在农业应用,以及富氢水安全使用的操作标准,二是如何有效全面验证富氢水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提升效应。

尽管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出台,部分银行已积极行动,将它纳入科技兴农的金融服务范畴,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向相关农户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他们使用氢能技术提升水稻等农作物产量品质。

这背后,是银行基于农户的资产实力与抵押物估值,提供相应的贷款支持农户们采购富氢水等相关设备,扩大氢能技术在农业灌溉种植方面的应用,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应。

草莓姑娘总经理周瑜感受到氢能技术应用与银行信贷支持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她告诉记者,通过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增加了富氢水灌溉力度,提升草莓品质与甜度,在食品安全性得到保障情况下增加了亩产收入。

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院长张焰峰博士向记者直言,随着氢能技术应用范畴日益广阔,更多地区可以尝试借助金融等资源扩大氢能技术应用。比如长三角地区具有氢能前沿性技术聚集优势,黄河流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双方可以基于各自优势,推动两大流域地区资源、技术、人才、产业、金融等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积极挖掘多产业的氢能碳资产价值。

记者多方了解到,为了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服务现有市场份额银行的信贷与支付服务已扩展到传统农作物种植物流销售、科技兴农、农业科技研发等各个领域。这背后,是不同于支付机构聚焦通过支付打通农村综合金融服务,众多银行已与当地政府部门形成多元化的金融创新合作关系。比如部分地方政府设立相应的科技兴农专项补贴资金,农户在使用氢能技术灌溉种植时向当地政府申请补贴资金,银行则提供配套的贷款支持,如此银行、地方政府与农户的合作日益紧密,令银行在农村综合金融服务领域依然占据很强的市场地位。

一位上海地区的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当地的涉农贷款坏账率相对较低,这一方面得益于农户可以将粮食卖给国家作为储备粮,从而获取资金偿还贷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发起相应的基金,提供贷款贴息与坏账协同处置服务,令银行对科技兴农、农业科技等新兴领域敢贷、愿贷、能贷,并持续优化农村支付基础设施提升用户黏性。这令银行机构面对支付机构的“竞争”时,能在农村支付等金融服务领域依然保持较强的市场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