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空转680亿,提前结清465亿!审计署披露科技创新贷款挪用整改 金融资源优化调整

审计署发布的《整改报告》显示,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查出的问题,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755.56亿元。

挪用空转680亿,提前结清465亿!审计署披露科技创新贷款挪用整改 金融资源优化调整-第1张-新闻-土特城网

长期以来,金融领域的审计情况一直备受市场关注。12月22日,审计署官网披露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指出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已经得到部分整改。此前6月25日发布的《审计报告》揭示了以下主要问题:

信贷数据不实,偏离服务实体经济定位。六家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质量不高,有的将其他类贷款违规变造为科技、绿色、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部分信贷投放虚增空转,其中5167亿元即贷即收,在考核前发放、考核后收回;还有的等额存贷,企业在贷款前存入等额存款或贷款后再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回银行。

金融资源供给结构不够优化。一方面,四家银行名义上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680.59亿元贷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转套利。另一方面,截至2023年底,四家银行未完成2020年底前出清任务,仍为461户“僵尸企业”等保有贷款余额314.41亿元,其中34.84亿元为2023年新发放;306.09 亿元风险资产通过“无效重组”、违规展期等方式虚假盘活,长期以“仍未不良”的虚假形态占用信贷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整改报告》指出,央行和金融监管总局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督促有关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业务管理,切实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六家金融机构对信贷数据进行二次检验,提升统计质量;相关银行完善存贷款考核指标体系,停止即贷即收,等额存贷余额较审计时下降66%。

对于金融资源供给结构不够优化的问题,四家银行督促挪用科技创新贷款的企业提前结清465.62亿元,并严格贷后管理减少空转套利空间。同时,推进“僵尸企业”债务和风险资产处置,已通过重组、诉讼等收回贷款91.01亿元,如实下调风险资产分类。

银行业人士表示,近年来银行业加速竞争,为了完成业绩指标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通过对典型问题整改,在行业内起到警示作用,有利于金融机构切实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也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此外,《整改报告》还披露了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办理情况。金融监管总局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查办违法放贷案件360多件,涉案金额达100多亿元。对于保险公司伙同投保单位骗取保险财政补贴的问题,被骗取的3亿多元补贴已全部收回财政,三部门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将投保单位纳入失信名单,三年内禁止其申请资金和项目。

关于腐败手段更加隐蔽的问题,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工作人员辞去公职暂行办法,规范离职人员从业回避等情况。中国证监会推进《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修订,提升新型腐败发现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原司局级干部涉嫌利用职务影响扶持特定民企并收受巨额钱款,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针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整改报告》也披露了最新落实情况。例如,推动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金融监管总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扩大货币政策对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范围。有关部门推动建立高风险机构退出市场过程中政府与法检联动机制,强化行政处罚、民事追责、刑事打击的衔接配合。金融监管总局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纠正机制,组织建立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